都中除夕

腊尽复春回,匆匆岁事催。
论文犹有社,避债竟无台。
舌在诚何用,酒酣姑莫哀。
田园芜未了,好与赋归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都中除夕》是清代著名文人陈昌齐创作的诗歌。这首诗通过描写除夕夜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反应,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氛围和人文精神。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昌齐是清朝乾嘉年间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考古、语言学、文学领域有深厚造诣,还涉猎天文、历算、医学、地理等方面,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
  1. 诗歌原文
  • 《都中除夕》全文如下: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
    一种情深,
    一种思远,
    一种恨长。
    一种苦短。
    一种欢欣,
    一种惆怅。
    一种忧患,
    一种寂寞。
    一种凄凉,
    一种怅惘。
    一种感伤。
    一种希望。
    一种绝望。
    一种欢喜,
    一种愁闷。
    一种悲愤,
    一种怨望。
  1. 诗歌鉴赏
  • 语言风格:《都中除夕》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际互动的描述,营造出了一种浓厚的节日氛围。
  • 情感表达: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而复杂,既有对过去一年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忧虑。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文化意蕴:作为一部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作品,《都中除夕》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1. 艺术价值
  • 诗歌结构:《都中除夕》的结构紧凑,前后呼应,层次分明,使得诗歌的整体效果和谐统一。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阑珊玉佩”、“霓裳”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 情感深度: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人们对除夕这一传统佳节的复杂情感,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陈昌齐的《都中除夕》不仅是一首描写除夕之夜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