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劳亭

一望斜阳起暮烟,荒亭余址草连天。
骊歌久已消官道,断碣空存纪晋年。
入眼江花伤过客,怀人春酒满离筵。
依依尚有长堤柳,几处临风倍黯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劳劳亭》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基本信息:《过劳劳亭》的作者是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李白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其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清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1. 作品原文
  • 诗句内容:“一望斜阳起暮烟,荒亭余址草连天。骊歌久已消官道,断碣空存纪晋年。入眼江花伤过客,怀人春酒满离筵。依依尚有长堤柳,几处临风倍黯然。”
  • 诗歌意境:这首诗并非单纯地描绘劳劳亭的春光,而是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通过描绘斜阳、暮烟、残砖断碣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春风与柳树的结合也赋予了春天更多的情感色彩,使人感到春天虽美却带着一丝哀愁。
  1. 文学价值
  • 思想感情:李白的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深情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间真情的珍视。
  • 艺术手法: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高度概括的手法,将天下人间离别伤心情怀全都聚集到劳劳亭;后两句则转换视角,别出心裁,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之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这种迂回曲折、蕴藉深婉的艺术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1. 文化影响
  • 后世评价:唐代的钟惺、谭元春在《唐诗归》中提到“天下伤心处,古之伤心人”,认为这首诗展现了非凡的深沉情感和深邃思想。此外,徐用吾在《唐诗分类绳尺》中评价这首诗“不经用意,自见深沉”,进一步强调了李白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魅力。
  • 流传广泛:《过劳劳亭》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被许多后来的学者、诗人所研究和传颂。它作为中国古诗的经典之作,影响了无数后人的创作和研究,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过劳劳亭》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不仅展示了李白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