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呈刘眉生廉访

春风送汝称归心,怪汝仍流激楚音。
此去稻粱江上少,共怜岁月客中深。
天涯旧侣无来信,日暮空庭又薄阴。
见说神丹河可塞,刀圭先拟试黄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雁呈刘眉生廉访》是清代诗人陆继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描绘了秋天时节雁群南飞的景象,并借以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陆继辂:字祁孙,一字修平,清江苏阳湖人。嘉庆五年(1780年)举人,选合肥训导,迁知江西贵溪县,三年后引疾归,工诗文,有《崇百药斋诗文集》、《合肥学舍札记》等著作流传于世。
  1. 诗歌原文
  • 春风送汝称归心,怪汝仍流激楚音。
  • 此去稻粱江上少,共怜岁月客中深。
  • 天涯旧侣无来信,日暮空庭又薄阴。
  • 见说神丹河可塞,刀圭先拟试黄金。
  1. 诗歌赏析
  • 主题情感:《闻雁呈刘眉生廉访》以秋雁南飞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牵挂。诗中“此去稻粱江上少,共怜岁月客中深”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生活境况的关切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艺术手法:陆继辂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春风送汝称归心,怪汝仍流激楚音。”通过对比春风吹拂与雁声激楚,形象地展现了季节变换与自然景象的和谐之美。同时,“此去稻粱江上少,共怜岁月客中深”,通过对“江上少”和“客中深”的对比,深化了对友情深厚与人生孤独的深刻体悟。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陆继辂生活在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这一时期的文人多有感于时局变迁和个人命运的坎坷。他的诗歌创作往往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深沉的个人情感。
  • 个人经历:陆继辂的一生颇为波折,他曾担任合肥训导、江西贵溪知县等职,后因身体原因引疾归隐。这些经历使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1. 文化意义
  • 文学地位:陆继辂的诗歌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情感,成为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参考。
  • 后世影响:陆继辂的诗歌虽然数量不多,但其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忽视。《闻雁呈刘眉生廉访》等诗作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被后来的诗人所效仿和借鉴,成为清代诗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陆继辂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 意象运用:在他的诗中,常常可以看到如雁群南飞、秋风落叶等意象的巧妙运用,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闻雁呈刘眉生廉访》不仅是陆继辂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清代诗歌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领略到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