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历元旦书怀其二

今朝亦效展眉欢,一酌屠苏酒送寒。
世外不知新甲子,座中尚有旧衣冠。
诗囊纫作迎年佩,野蔌聊登荐岁盘。
拂槛春风自来去,太平山向隔帘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旧历元旦书怀·其二》是清朝陈望曾创作的七律。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墨,展现了自己对新年、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也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从写作背景来看,陈望曾是一位有志于诗歌创作的人,其作品深受当时文化和社会氛围的影响。《旧历元旦书怀·其二》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清同治十三年甲戌科(1874年),此时正是陈望曾步入仕途、开始涉足政治与文化活动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陈望曾经历了由科举入仕到参与地方治理的转变,这种生活经历赋予了他的诗歌更多的时代印记和个体色彩。

在内容上,《旧历元旦书怀·其二》通过描绘新年的到来,寄托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诗中“乡社归来负夙期,客中又见岁星移”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作者从乡社归来时满怀希望与期待的心情,以及在异乡客居中的孤独与寂寞。而“隔江隋柳空春色,旧国尧蓂失夏时”则通过对隋柳和尧蓂的描写,抒发了对故土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家乡自然风光的眷恋。这样的写法不仅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也体现了他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体验。

在文学价值方面,《旧历元旦书怀·其二》作为清代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献和艺术价值。诗中的用词考究,意象丰富,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也有细腻的个人情感,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学思考,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诗的韵律和谐,音调悠扬,充分展示了古代诗歌的音乐美,是研究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文献资料。

《旧历元旦书怀·其二》作为陈望曾的一部经典之作,不仅是文学创作的佳作,也是历史和文化研究的宝贵财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个人情感与社会历史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这部文学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