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华天御

怀君秋夜尚湖边,明月微星照不眠。
老去共悲双短鬓,穷来交剩一寒毡。
即今衔石无精卫,终古啼花有杜鹃。
回首任阳风雨棹,十年心事泪潸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华天御》是明末清初的文学作品,由陈瑚所创作,描绘了秋夜怀君与明月相伴的情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者陈瑚:他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家,字言夏,号确庵、无闷道人、七十二潭渔父,还曾居江苏太仓小北门外。他与同里的陆世仪、江士韶、盛敬齐名,合称为“太仓四先生”。陈瑚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他的父亲精通经学,家教有素,使他在少年时期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熏陶。他的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五经贯通上,更在于他对实际事务的关心和实践。陈瑚擅长多种武艺,如横槊舞剑、弯弓注矢,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他的业余生活,也展现了他的多才多艺。
  • 作品特点:陈瑚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怀华天御》,他还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例如,他的另一首代表作《咏雪》就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1. 诗歌内容
  • 描写场景:《怀华天御》通过描绘秋夜怀君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明月微星照不眠”、“老去共悲双短鬓”等句子,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叹。
  • 抒发情感: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的“即今衔石无精卫,终古啼花有杜鹃”两句,既表达了个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又反映了对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
  • 反映主题:《怀华天御》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它更多地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国家兴亡的思考。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与当时社会的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陈瑚的《怀华天御》以其深情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氛围。
  • 后世评价:陈瑚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后世学者的高度评价。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仅因其作品的艺术价值,更因为他在文学创作中所体现出的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1. 相关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动荡的社会变革期。政治局势的多变,使得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而陈瑚的《怀华天御》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 地域特色:诗中的“尚湖边”和“明月微星”,不仅具有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这种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交融,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底蕴。

《怀华天御》作为陈瑚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都不可忽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了解到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文化风貌,还能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