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洄溪渡有感

一水抱城曲,数家垂柳深。
十年重唤渡,万感入悲吟。
世事仍无定,斯人不可寻。
秋风吹落日,江上扫层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过洄溪渡有感》是晚清诗人郭昆焘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郭昆焘是晚清时期的文人,其作品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与思想情感。
  1. 诗歌原文
  • 根据好86古诗词网提供的原诗,《重过洄溪渡有感》全文如下:
    一水抱城曲,数家垂柳深。十年重唤渡,万感入悲吟。
    世事仍无定,斯人不可寻。秋风吹落日,江上扫层阴。
  1. 注释译文
  • 诗句“一水抱城曲,数家垂柳深”描绘了洄溪渡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氛围。
  • “十年重唤渡,万感入悲吟”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及内心的感慨。
  • “世事仍无定,斯人不可寻”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和人事难料的无奈心情。
  • “秋风吹落日,江上扫层阴”则是诗人通过秋风、落日等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1. 诗歌鉴赏
  • 《重过洄溪渡有感》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
  • 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1. 历史影响
  • 《重过洄溪渡有感》作为一首诗歌,虽然篇幅较短,但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 诗人郭昆焘通过这首诗展示了晚清时期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和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重过洄溪渡有感》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怀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反复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