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碣明霞葬北山,魂归犹自泪潺湲。
澄湖月落开妆镜,修竹风铿隐佩环。
慧业难消天意妒,风情须待老来删。
春林自洒啼鹃血,肠断游人日往还。
明霞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明霞墓》是一首出自清代诗人陈绳祖的古诗,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诗歌原文:小碣明霞葬北山,魂归犹自泪潺湲。澄湖月落开妆镜,修竹风铿隐佩环。慧业难消天意妒,风情须待老来删。春林自洒啼鹃血,肠断游人日往还。
诗歌形式:《明霞墓》被归类为七言律诗,具有清晰的韵律和结构。这种形式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为工整,音律上也更加悦耳。
创作背景:陈绳祖创作此诗时,可能正经历亲人离世之痛或目睹了相似情景,因此以“明霞墓”为题,寄托了自己的哀思与感慨。
文学价值:陈绳祖作为清代的诗人,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文化现象和文人的情感世界。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心态。
赏析角度: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亡妻的深情怀念,以及对生死、时间流逝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试图传达一种超越生死的永恒感。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陈绳祖善用比喻和象征,如“泪潺湲”暗示着悲伤的情绪,而“啼鹃血”则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逝者的纪念,也是对生命、爱情和自然美的赞颂。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视。
历史意义:“明霞墓”这一名称本身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或文化的象征意义,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状况或文人的社会地位。
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霞墓》这首长诗的内涵和价值。这不仅是对陈绳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可能是对更广泛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反映。《明霞墓》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多维度的世界,其中包含了诗人的个人情感、社会变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