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步月江壖

难买新年半月晴,今宵对月更圆成。
只无佳客娱良夜,却少微云累太清。
穷社赛春偏有兴,暗潮平岸不闻声。
此身未死须料理,自踏金波步到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夕步月江壖》是清末近现代初著名诗人陈宝琛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等。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曾在多个历史时期担任重要职务,如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福州鳌峰书院掌教等。他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文、书法等多个领域,其中以诗歌创作最为著名。
  1. 诗歌原文
    难买新年半月晴,今宵对月更圆成。
    只无佳客娱良夜,却少微云累太清。
    穷社赛春偏有兴,暗潮平岸不闻声。
    此身未死须料理,自踏金波步到明。

  2. 主题分析

  • “难买新年半月晴”与“今宵对月更圆成”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美景和圆满团圆的渴望。
  • “只无佳客娱良夜”与“却少微云累太清”反映了诗人在节日夜晚感到孤独的情感体验。
  • “穷社赛春偏有兴”与“暗潮平岸不闻声”描绘了节日活动中的热闹场景与宁静夜晚的自然之美。
  • “此身未死须料理,自踏金波步到明”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和对生活的热情追求。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 情感真挚:诗人在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时,既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现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出其深厚的情感底蕴。

《元夕步月江壖》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清末近现代初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欣赏到陈宝琛的文学才华,也能进一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