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高啸桐

秋江一榻夜论诗,仿佛维摩示疾时。
京国归来无好梦,家山别后积相思。
我眠北牖堪终老,子失南床坐不痴。
颇怪后山吟太激,欲携二友为君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高啸桐》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清末至民国诗人陈宝琛创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寄高啸桐》的写作背景是在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迁也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如陈宝琛的作品。陈宝琛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翰林院庶吉士,曾历任考官,对科举考试有着深刻理解。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动,他的内心也随之起伏不定。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时代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寄高啸桐》这样一首诗能跨越时间的限制,被后人传诵的原因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