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戆还君著作庭,天将雨露寓雷霆。
遂初此去臣何慊,乱政从来国有刑。
书壁会当思鲁直,裂麻竟不相延龄。
陔馀未乏酬恩地,勤与乡邻讲孝经。
送江杏村归养
介绍
《送江杏村归养》是清朝诗人陈宝琛的作品。在这首古诗中,陈宝琛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归隐生活的祝愿,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作者的个人感慨。
陈宝琛作为清朝末年的文学家、学者,其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深沉的文化底蕴与时代感。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体验。通过对《送江杏村归养》这首诗的分析,可以发现陈宝琛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更在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上展现了独特的见解。
陈宝琛将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入到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祝福之中。诗中的“少戆还君著作庭,天将雨露寓雷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归隐后能够继续追求学问和道德境界的祝愿。这种表述不仅体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友情,也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推崇。
陈宝琛在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时政的忧虑。诗句“遂初此去臣何慊,乱政从来国有刑”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担忧。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古代文人作品中较为常见,陈宝琛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
陈宝琛在这首诗中也表现了他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书壁会当思鲁直,裂麻竟不相延龄”等句子,表达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劝勉。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他的文学作品,也使他的诗歌具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陈宝琛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哲理。例如,“少戆还君著作庭,天将雨露寓雷霆。遂初此去臣何慊,乱政从来国有刑”这样的诗句,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含深意。这种语言风格使得《送江杏村归养》成为了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送江杏村归养》不仅是陈宝琛的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他个人情感、社会观察与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陈宝琛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关注历史背景下的文人心态和社会变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古人的思想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