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昀谷增荦改官人蜀

老恨平生欠蜀游,看君揽辔剑门秋。
一官鸡肋无中外,万卷牛腰任去留。
城阙浮云萦别梦,江山斜日费边筹。
建瓴自昔雄天府,忍遗诗人赋四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宝琛的《送杨昀谷增荦改官人蜀》是一首表达对友人仕途变迁的感慨和对其才华的肯定与祝愿的作品。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福建省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诗歌风格受到后世的推崇。
  • 创作时期:该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政治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1. 诗歌原文
  • 原文内容:老恨平生欠蜀游,看君揽辔剑门秋。一官鸡肋无中外,万卷牛腰任去留。城阙浮云萦别梦,江山斜日费边筹。建瓴自昔雄天府,忍遗诗人赋四愁?
  • 诗意解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杨昀谷改任官职、踏上赴蜀旅程的复杂情感。“老恨平生欠蜀游”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未能亲自到蜀地游览的遗憾;“看君揽辔剑门秋”则赞美了杨昀谷临行时的英姿飒爽。然而,“一官鸡肋无中外”暗示了仕途的艰难与无奈;“万卷牛腰任去留”则显示了他对友人未来道路的祝福。最后,“建瓴自昔雄天府”表达了对四川自古以来繁华富庶的赞赏,而“忍遗诗人赋四愁”则是对他无法参与此地文坛盛会的惋惜。
  1. 主题探讨
  • 对友人的勉励:诗人在诗中不仅对杨昀谷即将开始的新生活表示祝福,也体现了对他才华的认可与期望。
  • 抒发个人情感:诗中蕴含着诗人对故乡和过去的怀念,以及对友人新征途的担忧和不舍。
  1. 艺术风格
  •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地使用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如“剑门秋”、“城阙”、“江山斜日”,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广阔的意境。
  • 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历史意义
  • 文化价值:陈宝琛的这首《送杨昀谷增荦改官人蜀》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文献,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
  • 思想启示:通过对友人的勉励与祝福,反映出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陈宝琛的《送杨昀谷增荦改官人蜀》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祝福的诗歌,也是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映。它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研究清代诗歌不可多得的重要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