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瑞臣春望

老更伤春滞帝城,海天南际是柴荆。
百花无主谁司命,一雨何悭急洗兵?
官道马骄新绿满,禁林鸦散暮烟横。
家家上冢知寒食,早晚山陵傥顾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瑞臣春望》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宝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紧密相连,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社会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屡次出任考官,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因中法战争失利,遭受牵连,被降五级,里居达廿馀年。宣统元年(1909)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老更伤春滞帝城,海天南际是柴荆。
    百花无主谁司命,一雨何悭急洗兵?
    官道马骄新绿满,禁林鸦散暮烟横。
    家家上冢知寒食,早晚山陵傥顾成。

  • 译文:更加悲伤春天在京城停滞不前,海天南界就是一片荒凉。百花无主谁去管理?一场春雨为何如此吝啬,急切地洗涤兵器?官道上马蹄骄傲,新的绿意充满田野,黄昏时禁林中乌鸦飞散,暮色的烟雾笼罩着大地。每家每户都在扫墓祭祖,知道这是寒食节。不知道什么时候皇帝的坟墓会重见天日。

  1. 创作背景与主题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陈宝琛在光绪廿四年(1893)开始掌教福州鳌峰书院期间所作,这一时期正值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国力衰微,陈宝琛通过此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 主题:整首诗以“春望”为主题,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反映出诗人对于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叹。诗中多次提到“春”和“雨”,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同时也隐喻着国家政治的混乱与个人的悲凉。
  1. 艺术特色与价值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层次,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百花无主”、“一雨何悭”等,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国家的向往。
  • 价值: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是陈宝琛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一,也是研究清末民初文人心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文学风格的转变。

《次韵瑞臣春望》是一首充满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变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