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邓铁香鸿胪遗墨

铁画霜棱肃我襟,人天何限别时心。
一从谏疏明朝断,驯见神州大陆沈。
往日回思真可惜,众芳萎绝更谁任?
卅年留得荒滨叟,来对西山说邓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邓铁香鸿胪遗墨》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宝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位名叫邓铁香的人物和其遗墨的怀念之情。下面将详细解析该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等。
  • 他生于福建省闽县,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屡次出任考官,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因中法战争失利,遭受牵连,被降五级,里居达廿馀年。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铁画霜棱肃我襟,人天何限别时心。
  • 一从谏疏明朝断,驯见神州陆沈。
  • 往日回思真可惜,众芳萎绝更谁任?
  • 卅年留得荒滨叟,来对西山说邓林。
  • 陈宝琛的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名叫邓铁香鸿胪遗墨人物的怀念与哀思。诗中“铁画霜棱”形容了邓铁香的形象,而“人天何限别时心”则反映了作者在离别时的感慨心情。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1. 作品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光绪年间,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陈宝琛作为当时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注和思考。

《题邓铁香鸿胪遗墨》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份历史文献,记录了清末民初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个人命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