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陈师曾

笔耕代禄养衰亲,清白儿孙故耐贫。
三绝能为殊俗重,一瞑谁谓彼苍仁。
戴星力疾轻千里,品画来过欠五旬。
我为寿耄犹涕下,可堪老檗对萧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哀陈师曾》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宝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陈师曾的生平与艺术成就,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敬意以及对其逝去的惋惜。下面将进一步探讨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背景:

  1. 作者介绍
  •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老人等。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曾是清朝时期的官员,并在中法战争期间因政治牵连而遭受降职。
  • 福建闽县人,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家族背景和早年经历都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诗歌原文
    笔耕代禄养衰亲,清白儿孙故耐贫。
    三绝能为殊俗重,一瞑谁谓彼苍仁。
    戴星力疾轻千里,品画来过欠五旬。
    我为寿耄犹涕下,可堪老檗对萧晨?
  • 译文
    | 岁数| 意思 |
    ——————————————–
    | 0| 笔耕可以代替官职养活年迈的亲人,清白的子孙们因此能够忍受贫穷。 |
    | 1| 三绝指的是书法、绘画、诗词三项才能,都能受到不同寻常的重视。 |
    | 2| 我因为年纪大而感到悲哀,泪水无法抑制地流淌下来。 |
    | 3| 老柏树对清晨的寒露无动于衷。 |
  1. 诗歌主题与内容
  • 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于陈师曾这位画家、书法家、金石篆刻家、诗人、美术史家、美术教育家深切的怀念以及对他在艺术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赞美之情。
  • 诗中“戴星力疾轻千里,品画来过欠五旬”展现了陈师曾在艰苦环境下坚持创作,其作品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尊重。
  • “我为寿耄犹涕下,可堪老檗对萧晨?”反映了诗人在看到陈师曾逝世后内心的悲痛和不舍,同时也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

《哀陈师曾》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流传至今,更是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统与创新的文化桥梁。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和分析,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到陈师曾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以及其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进而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份来自历史的智慧与美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