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韩克义

谁尸铸错弃干城?
坐致烟尘马邑兵。
援绝靴刀知必死,丧归裹革定如生。
此才丰镐馀钟毓,无命关张见太平。
却袭武乡临别语,元戎痛逝若为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宝琛的《哀韩克义》是一首充满悲壮和深沉情感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作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哀韩克义》的作者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族中不乏文人雅士,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宝琛的诗歌创作始于1961年,并于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的作品广泛涉及小说、散文等文体,但最擅长的是抒情诗。其诗歌以深沉、婉约著称,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深刻的主题。
  2. 诗歌原文与翻译:这首诗的原文如下:谁尸铸错弃干城?坐致烟尘马邑兵。援绝靴刀知必死,丧归裹革定如生。此才丰镐馀钟毓,无命关张见太平。却袭武乡临别语,元戎痛逝若为情?
  • 译文:是谁铸成大错抛弃了坚固的城池?坐视战火燃烧马邑城。在援军断绝、敌人势大的情况下,知道必死无疑;归来时裹着草袋,就像未死一样。他的才能如丰镐余钟毓般珍贵,命运却注定了无法享受太平盛世。临别时却袭用武乡的告别语,元戎悲痛地离去,心中满是不舍和悲伤。
  1. 诗歌赏析:此诗以沉痛之情展现了战争背景下的英雄悲剧。首句“谁尸铸错弃干城?”表达了对决策者的误判和决策失误的愤怒与不满。第二句“坐致烟尘马邑兵”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让原本宁静的地方化为战场。第三句“援绝靴刀知必死”表现了战场上的英勇与决绝,即使在绝境中也毫不退缩。第四句“丧归裹革定如生”则反映了英雄的壮烈牺牲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最后一句“此才丰镐馀钟毓,无命关张见太平”则是对英雄生前才华的赞叹与对死后命运的感慨。

《哀韩克义》不仅是陈宝琛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更是其深邃思想和丰富情感的自然流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沉重,还能体会到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仰与怀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