愔仲索酒并寄以诗

一瓻远致饮亡何,前路相须事正多。
忍便沈冥蠲世虑,不妨温克养天和。
千军可扫纡筹笔,三舍终回且枕戈。
七载唱酬笙磬叶,直庐揽涕隔沧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愔仲索酒并寄以诗》是清代诗人陈宝琛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陈宝琛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 基本信息:陈宝琛(1839年—1903年),字伯潜,号虚斋,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闽派诗坛领袖之一。他的一生多舛,却始终不改其文采风流,在晚清文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末民初,当时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文人墨客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陈宝琛身处乱世,但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情操,其作品常体现出深沉的历史感与哲理思考。
  1. 诗作原文及解析
  • 诗句内容:《一瓻远致饮亡何,前路相须事正多。忍便沈冥蠲世虑,不妨温克养天和。千军可扫纡筹笔,三舍终回且枕戈。七载唱酬笙磬叶,直庐揽涕隔沧波》。
  • 诗句解读:诗中“一瓻远致饮亡何,前路相须事正多”,表达了诗人对于远行或面对人生诸多选择时的无奈与坚持;“忍便沈冥蠲世虑,不妨温克养天和”则体现了诗人在动荡的时代中寻找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千军可扫纡筹笔,三舍终回且枕戈”反映了诗人在政治军事上的抱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抉择;而“七载唱酬笙磬叶,直庐揽涕隔沧波”透露了诗人在历经坎坷之后,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1. 作品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此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出深邃的思想,如“千军可扫纡筹笔,三舍终回且枕戈”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坚定的意志,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 格律严谨:作为一首五言律诗,《愔仲索酒并寄以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词的严格格律要求,每个词语的位置、音韵都经过精心设计,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诗歌形式的尊重。
  1. 历史影响与评价
  • 历史地位:在文学史上,这首诗被视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之作,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风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追求。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和文人对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首诗不仅艺术成就高超,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它不仅是陈宝琛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清代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1. 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关系
  • 与其他作品的联系:陈宝琛的其他作品中,如《沧趣楼诗集》、《沧趣楼联语》等,都体现了其诗风的多样性和深度,这些作品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而丰富的文学世界,展现了陈宝琛作为闽派诗坛领袖的地位与影响力。
  • 与其他文人的互动:陈宝琛不仅是一位独立的诗人,他还是一位活跃的交际者,与当时的文人雅士有着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他的作品经常受到同代文人的赞赏,并与众多文人有诗文往来,这种互动不仅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也促进了文学流派的发展。

《愔仲索酒并寄以诗》作为陈宝琛的一首经典之作,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的复杂面貌和文人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