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勉今腊亦

赐书楼下支离叟,自昔吟风和夜窗。
头白何年归对读,倚阑松顶看澄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仲勉今腊亦》是一首清代诗人陈宝琛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而且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情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仲勉今腊亦》是陈宝琛在七十岁时所写,当时已是庚午年,即1930年。陈宝琛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学者和官员,曾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清朝的内阁学士等。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他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背景,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2. 诗歌原文:《仲勉今腊亦》这首诗的内容主要围绕楼前的松树展开。诗中的“赐书楼下支离叟”可能是指一个老人在楼前吟风作诗的情景。而“自昔吟风和夜窗”则描绘了这位老人自古以来就喜爱吟风赏月的习惯。
  3. 诗句赏析:“头白何年归对读,倚阑松顶看澄江”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生活状态的反思。其中,“头白何年归对读”暗示着诗人对年轻时的回顾,思考自己何时可以重返读书的环境;“倚阑松顶看澄江”则描绘了诗人站在栏杆旁,远眺江景,享受宁静时刻的情景。
  4. 创作背景:《仲勉今腊亦》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末近现代初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陈宝琛作为当时的文人,其创作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和个人的情感色彩。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生活的思考。
  5. 艺术风格:《仲勉今腊亦》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诗词的特点,如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等。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腻的描述能力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能力。
  6.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诗文作品,更是一份历史文献。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朝末年的文人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世界。同时,它也是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仲勉今腊亦》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更是一部反映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