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儿生

两儿生及我趋庭,摩顶犹期遗一经。
风木八年桑海换,头颅如许说添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艮儿生》是近代诗人陈宝琛所作的一首古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陈宝琛:陈宝琛(1848—1930),字荔孙,一字伯潜,号石遗,晚号石遗老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文学家、书法家。他是“同光体”诗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也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作品涉及政治、社会、自然等多个方面。
  • 诗作背景:《艮儿生》创作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年),当时正值国家风雨飘摇之际,陈宝琛在此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表达了他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期盼。
  1. 诗歌原文
    《艮儿生》原文如下:
    两儿生及我趋庭,摩顶犹期遗一经。
    风木八年桑海换,头颅如许说添丁。
  • 诗句解析:“两儿生及我趋庭”,这里的“两儿”指的是作者的儿子,而“趋庭”则是指古代儿子侍奉父亲的场景。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和对儿子的期望。
  • “摩顶犹期遗一经”,这里的“摩顶”是指辛勤劳作,“遗一经”则是指传授知识,整句诗表达了作者虽然劳累却仍希望能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 “风木八年桑海换”,这里的“风木”指代年迈的父母,“桑海”则是用来形容战乱频繁的国家和社会动荡。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动荡不安现状的感慨。
  • “头颅如许说添丁”,这里的“头颅”是指自己的头颅,“添丁”则是指增添后代,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子孙满堂的愿景。
  1. 诗歌赏析
  • 情感深沉:这首诗的情感深沉,通过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
  • 意境高远: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现实的家庭生活,也有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出一种高远的诗意境界。
  • 语言优美:陈宝琛的诗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文采和韵味。

《艮儿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更是一首具有深刻时代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家庭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