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里末谒孔子庙

终古侏𠌯窟,崇朝礼乐堂。
地还名泗水,祀竟嬗文昌。
滨海绵朱学,阶天夐素王。
群哤衷至圣,一诏仰吾皇。
爟燎跻郊社,尊亲达辇航。
九夷居未陋,重译道弥光。
裸壤冠裳肃,腥乡俎豆香。
司仪徕学子,陪祭逮牙郎。
尼祷生辰溯,山颓讳日伤。
奠楹群属属,辍市各芒芒。
日月无私照,春秋有大防。
终看归则受,景教与天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泗里末谒孔子庙》是清末至民国诗人陈宝琛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价值,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尊崇,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以下是关于《泗里末谒孔子庙》的详细解读:

  1. 诗歌内容分析
  • 开篇意境:《泗里末谒孔子庙》以“终古侏?窟”开篇,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引出主题。这里的“终古”意味着时间的悠久,而“侏?窟”则形象地描述了孔子庙所在的地理位置——泗水之畔,体现了对孔子庙地理位置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同。
  • 礼仪描述:诗中“崇朝礼乐堂”一句,描绘了孔子庙在古代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这里不仅体现了孔子庙的宗教功能,还表达了人们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敬仰之情。
  • 文化象征:“滨海绵朱学”等句展示了孔子庙周边的文化繁荣景象。这里通过“海绵朱学”这一象征性语言表达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
  • 人物描写:诗歌中的“群哤衷至圣”以及“一诏仰吾皇”等内容,表现了孔子作为至圣先师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和崇拜。这些诗句不仅赞美了孔子的智慧和品德,也反映了孔子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1. 作者背景介绍
  • 陈宝琛的生平: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屡次出任考官,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 文学成就:陈宝琛是一位多产且多才的诗人。除了创作《泗里末谒孔子庙》,他还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展现了他深厚的国学素养和高超的文学技巧。他的诗歌既有宏大的历史视野,又有细腻的生活描写,深受读者喜爱。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泗里末谒孔子庙》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对孔子庙场景的细致刻画,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充满敬意的氛围。
  • 历史价值:从历史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孔子庙的一次纪念,也是对儒家文化的一种传承。它体现了古人对孔子及其教义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视。

《泗里末谒孔子庙》作为一首五言排律,不仅展现了作者陈宝琛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儒家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清末至民国时期社会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尊重和崇敬。这首诗不仅是对孔子庙的一次具体描写,更是对儒家文化精神的一种传达和颂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及其在当代的价值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