俶玉属题京口三山卷子

我初十龄咸丰间,及未兵燹登金山。
廿年前复道京口,夜蹑浮玉琼楼寒。
流回沙合骑入郭,岸谷岂独蛟螭蟠?
焦山崭然蔚深绿,僧话尘劫如鸥闲。
故人腰黄新舍佛,同岁陈许争传观。
无何王郎亦守润,欲约访戴穷幽攀。
江中取泉岁数饷,此味十载留脾肝。
一星未终尽鬼录,碧血桑海何时乾?
昨持絮酒掠山过,天为雨泣伤春残。
船窗闻笛不能仰,闭置甘受江神姗。
吾宗题画偶徵及,谓廿八字君毋悭。
宁知山楼晦如墨,吮笔百感来无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俶玉属题京口三山卷子》是清代诗人陈宝琛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陈宝琛,字伯潜,号陶庵,又号石遗,晚号陶庐、石屋老人,浙江钱塘人。他在清代中叶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以诗名世,与厉鹗齐名,合称厉陶。其诗词作品在清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
  2. 创作背景:《俶玉属题京口三山卷子》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光绪年间(约1875年前后),当时陈宝琛正值青年时期。诗中的“咸丰间”指的是清朝的咸丰帝在位期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等事件频发,社会局势紧张。而“及未兵燹登金山”则可能是指在太平军起义影响下,他有机会游历或登临镇江的金山寺。
  3. 内容解析:陈宝琛在这首诗中描述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他提到了咸丰年间的兵荒马乱,以及后来恢复秩序后的所见所感。诗中“流回沙合骑入郭”,“岸谷岂独蛟螭蟠?”等句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以及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通过这些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4. 艺术特色:《俶玉属题京口三山卷子》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陈宝琛善于运用简洁有力的词汇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5.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陈宝琛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清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清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能够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欣赏《俶玉属题京口三山卷子》时,读者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了解清代的历史背景,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的社会变革。
  • 学习陈宝琛的诗词艺术特点,如其语言的精炼、意象的丰富等。
  • 探讨自然景观在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及其象征意义。
  • 思考历史与个人经历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和记录历史。

《俶玉属题京口三山卷子》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古诗,它不仅展现了陈宝琛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清末社会的历史变迁。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是研究清代文学和历史的宝贵资源,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阅读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