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生庆泽以母状求诗

能仁为教一于慈,爱物要自亲亲基。母贤子孝神所劳,况以大耋勤修持。
既多福德心上净,生彼极乐夫何疑?仙耶鬼耶忽双至,栩栩若与魂气期。
我闻李铎卒官日,有蝶万数绕殡飞。又闻杨妻谢未殓,紫褐如扇翔房帷。
隆冬北地胡有此?得非接引真西归。善心肖翘视平等,戒杀功絜持名齐。
孤忠昔可致大鸟,史载鹤吊宁无稽?援儒入释近语怪,表懿兼塞诸孤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孙生庆泽以母状求诗》是清代诗人陈宝琛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1. 作者介绍
  • 陈宝琛: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屡次出任考官。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 生平事迹:陈宝琛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之后担任过多个重要官职,包括进士、内阁学士等。他在江西学政任内表现出色,后晋为内阁学士。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期:该诗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具体时间不详。
  • 时代背景: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与变革并存的时代,社会思想、政治局势和文化氛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陈宝琛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文人,其作品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与社会风貌。
  1. 内容解读
  • 主题:《孙生庆泽以母状求诗》主要表达了对母亲至高无上尊敬和爱戴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母亲的描写,展现了深厚的孝道文化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 艺术手法:陈宝琛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通过描绘蝴蝶飞舞、杨妻未殓等人世间的哀伤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母爱的颂扬。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此诗不仅是陈宝琛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也是晚清至民国时期诗歌艺术的一种展现。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文化传承:陈宝琛的诗作在当时以及后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孙生庆泽以母状求诗》不仅是陈宝琛个人文学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也反映了清末民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人文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还能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孝道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