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晤胡渚叟明府

一县烟岚合,山城吏似仙。
闲情飞鸟外,公事落花前。
偶和词人句,频酬酒客钱。
萧疏谁得识,坐月静鸣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桐城晤胡渚叟明府》是清代诗人陈维国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陈维国,字伯潜,清代诗人,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作品多反映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2. 诗歌原文及翻译:《桐城晤胡渚叟明府》是一首五言八句的短诗,全诗如下:
    > 一县烟岚合,
    > 山城吏似仙。
    > 闲情飞鸟外,
    > 公事落花前。
    > 偶和词人句,
    > 频酬酒客钱。
  3. 诗中意象分析:这首诗中的”一县烟岚合”形象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山水的喜爱和向往。而”山城吏似仙”则将官员比作神仙,表达了对官员清高、超脱世俗的赞赏。
  4. 诗句赏析:首句“一县烟岚合”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第二句“山城吏似仙”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官员的超凡脱俗和崇高地位。接下来的两句“闲情飞鸟外,公事落花前”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忙碌之余寻求心灵平静的愿望。最后两句“偶和词人句,频酬酒客钱”则反映了诗人与友人间交流的场景,以及他对友情的珍视。
  5. 历史背景:《桐城晤胡渚叟明府》创作于清朝,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墨客们纷纷以诗歌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陈维国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诞生的。

《桐城晤胡渚叟明府》不仅是一首艺术上成功的诗歌,更是陈维国作为一位文人对于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的体现。通过深入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能够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