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雨后坐月

湿云低扑。凉意含疏竹。闲倚红阑干几曲。一点流萤闪绿。
小窗月上迟迟。送来花影参差。爱把湘帘半下,秋痕筛满罗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雨后坐月》是一首描绘雨后的夜晚和月光下景色的古典诗词,作者为清代诗人陆韵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陆韵梅是清代著名的词人,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陆韵梅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深受读者喜爱。
  2. 诗词原文:湿云低扑。凉意含疏竹。闲倚红阑干几曲。一点流萤闪绿。小窗月上迟迟。送来花影参差。爱把湘帘半下,秋香满地。
  3. 诗词鉴赏:《清平乐·雨后坐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初霁的宁静场景。“湿云低扑”形容天空中的云朵被雨水打湿,显得沉重而湿润。“凉意含疏竹”,则传达了一种凉爽的感觉,与稀疏的竹影相得益彰。“闲倚红阑干几曲”,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情,倚靠在红色的栏杆上,欣赏着周围的风景。“一点流萤闪绿”中,流萤在绿色的背景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小窗月上迟迟”,描绘了月亮缓缓升起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感觉。最后,“送来花影参差”暗示了月光下花影婆娑,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整首诗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4. 文化价值和影响:作为宋代词牌的一种表现形式,《清平乐·雨后坐月》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以及作者对美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词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展示了陆韵梅高超的艺术造诣,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5. 现代传播:如今,这首《清平乐·雨后坐月》仍然被广泛传颂和研究。通过各种文学活动、讲座和展览,使得这首古诗词得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光彩,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到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

《清平乐·雨后坐月》不仅是陆韵梅艺术生涯的重要成就,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才情和智慧,还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