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江门先生墨迹

妖星紫暗亘天起,电扫荆襄数千里。
抚军仓卒去长沙,年少推官独料理。
推官虽少能爱民,裹创散饷同艰辛。
民恋推官不忍去,死守孤城撄贼怒。
孤城易破心不降,奋身骂贼贼惊仆。
贼能推刃公袒胸,捐生就义何从容。
理灵坡下一抔土,血花溅草香蒙茸。
若辈纷纷但学走,朝禄可怜养刍狗。
万事何如一死难,南八男儿真不朽。
精灵在天为尾箕,可但文章丽奎斗。
此书娓娓道家常,处分人事周且详。
篇终数语致慷慨,城存兴存亡兴亡。
想当磨墨盾鼻上,羽书旁午犹神王。
健毫著纸飞不停,天马行空龙滚浪。
沧桑二百余年多,鬼物守护神总呵。
后生得见亦眼福,文琴谢砚同摩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蔡江门先生墨迹》是清代诗人郭柏荫的作品。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记录,也是对个人命运和民族大义深刻思考的结晶。下面将从不同维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介绍:

  1. 作者与背景
  • 作者信息:郭柏荫,字远堂,福建侯官人,道光十二年进士。他经历了咸丰年间的社会动荡,曾会办本省团练,并擢升为郎中。这样的经历使他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从而在作品中融入了他对时代变迁的观察与思考。
  • 历史时期:作品创作于清朝末年,正值国家多事之秋,战乱连连,社会秩序摇摇欲坠。郭柏荫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那个时代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矛盾冲突。
  1. 内容解读
  • 社会风貌:《蔡江门先生墨迹》中描绘的场景生动,如“妖星紫暗亘天起,电扫荆襄数千里”等句,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 个人命运:在诗中,郭柏荫还描写了一位年轻推官的形象,他虽年轻却能爱民,裹创散饷,与民众共同面对困境,体现了一种超越个人生死的大义精神。这种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社会责任和道德担当的重视。
  1. 艺术特色
  • 叙事手法:《蔡江门先生墨迹》采用了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叙述。诗中既有对具体事件的详细描述,又有对整个事件的深入分析和评论,这种结合使得作品具有更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语言风格:郭柏荫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但不失文采。他的诗句简洁有力,能够直接触及读者的心灵,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人物的情感。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的体现:通过对《蔡江门先生墨迹》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这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文学成就:郭柏荫作为晚清时期的文人,其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影响,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有所启示和借鉴,显示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蔡江门先生墨迹》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历史文献,它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和文化发展的人来说,这部作品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