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殿秋 · 和竹垞韵

秋色好,在江干。捞虾船歇苇花看。雁行画出寥天字,书破残云觉月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桂殿秋 · 和竹垞韵》:清代词风之典范

朱彝尊,一个在清初词坛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他的《桂殿秋·和竹垞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而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情感与艺术美感的文学作品。它以简练的文字,细腻的情感,将个人的回忆与对往昔爱情生活的怀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清代词人的风采与时代精神。

这首词是朱彝尊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寥寥二十七字,勾勒出了一个深情而细腻的内心世界。词中“青蛾低映越山看”,描绘了女子如眉般美丽的眼睛,仿佛可以倒映在远处的山峦之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绘画技巧,也体现了他对美的敏锐捕捉力。

朱彝尊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在他的作品中,虽然多有艳语,但都归于雅正,不失为高手名笔。这从他的《桂殿秋》中可见一斑,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往事的深切怀念,更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

《桂殿秋 · 和竹垞韵》的创作背景也十分丰富。据资料显示,它是在公元1649年(顺治六年)朱竹垞随岳父从练浦迁居王店途中初相恋时的一段回忆。这一段经历,尽管短暂却充满了情感的张力。朱彝尊通过这首词,不仅回顾了那段珍贵的时光,更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段历史变得鲜活起来。

《桂殿秋 · 和竹垞韵》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还在于它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词的基本法则,在内容上也深刻反映了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在短短二十七字中,朱彝尊巧妙地运用了平仄声调的变化,使得这首词既有音乐美,又有画面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通过对《桂殿秋 · 和竹垞韵》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艺术技巧以及历史背景的优秀作品。它不仅代表了清代词人的高超技艺,也展现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