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衣边雪,慈亲地下心。
都将苴杖泪,并作苦寒吟。
此意复谁识?
当歌难自禁。
劳君霜夜弹,莫打失巢禽。
将归留别练塘诸子
介绍
《将归留别练塘诸子》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慈亲的思念以及离别时的情感纠葛。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作者简介:《将归留别练塘诸子》的作者陈维崧,字其年,号瑶华、朱弦等,江苏昆山人,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戏曲艺术家。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诗歌上,还在词曲方面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南词之冠”。
作品原文:《将归留别练塘诸子》的原文如下:“游子衣边雪,慈亲地下心。都将苴杖泪,并作苦寒吟。此意复谁识?当歌难自禁。”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分离时刻的无奈与悲愁。
作品赏析:陈维崧的这首《将归留别练塘诸子》以其质朴无华的文风,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亲情的牵挂。诗中的“游子衣边雪”形象地描绘了游子在寒冷中行走的景象,而“慈亲地下心”则展现了对慈母的思念。两句诗通过对比,强化了离别时的凄凉与不舍。接下来的“都将苴杖泪”和“并作苦寒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悲伤和孤独感。最后两句“此意复谁识,当歌难自禁”则透露出诗人在表达这份情感时感到无力和无助的情绪。
写作背景:关于《将归留别练塘诸子》的创作背景,虽然史料中没有明确的记录,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陈维崧离开家乡或亲人远行前所作。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故的描绘,以及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艺术特色:陈维崧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即景生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历史影响:陈维崧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将归留别练塘诸子》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人广泛传颂,并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现代诗人和学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创作时,都会提到陈维崧和他的这首经典之作。
陈维崧的《将归留别练塘诸子》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佳作,更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人性光辉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