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蜀山谒东坡书院

虽则毋归,对酒当歌,终难激扬。似孔家文举,幼原了了;卫家叔宝,晚更茫茫。五剧金鞭,六衔宝马,谁数吾家老子昂。公真误,叹臣今已老,发短心长。
御沟偶过球场,笑涂辙都为若辈妨。更内家髻样,巧如马坠;小侯舞势,快作鸾翔。酒则数行,食而三叹,断尽西风烈士肠。登城望,有千群筚篥,万点牛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蜀山谒东坡书院》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陈维崧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还蕴含了对历史人物东坡(苏轼)的敬仰之情。诗中的“水拍晴莎”与“山衔春店”等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画卷。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写,陈维崧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态度和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

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来增强诗歌的文化内涵。例如,“峨嵋仙客”指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东坡。陈维崧通过这样的引用,不仅彰显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也表达了对前贤的景仰之情。此外,诗中的“鸣榔”与“思往事”等字眼,暗示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在艺术表现上,《沁园春·蜀山谒东坡书院》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即七言律诗。这种体裁要求诗人在短短的八句中完成对意象、情感、哲理等方面的表达。这种紧凑而精炼的结构使得作品更加凝练有力,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沁园春·蜀山谒东坡书院》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欣赏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展现诗人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陈维崧对自然美的追求、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