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江北。握手相看那易得。今夜重逢。翠筱黄花伴烛红。
浮杯大嚼。顾我何如家弟乐。车马湖边。明日西风绝可怜。
减字木兰花 · 渡江宿弟斐玉家
介绍
《减字木兰花·渡江宿弟斐玉家》是清代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陈维崧(1625—1682)的这首词,不仅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著称,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展现了作者与弟弟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他对友情、兄弟情的重视。
从创作背景来看,陈维崧生活在清朝康熙年间,一个文化繁荣、文人辈出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文人雅集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陈维崧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大家。他的诗词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陈维崧的创作生涯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早年就以神童之姿闻名于世,其才华在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考试时展露无遗,被授予翰林院检讨之职,并参与修撰《明史》。这些经历无疑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和灵感。
《减字木兰花·渡江宿弟斐玉家》作为陈维崧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深刻,意境优美。全词通过对渡江之夜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与弟弟重逢的喜悦及对兄弟情谊的珍视。“江南江北,握手相看那易得?”这句开篇即点明了两人相隔千里却能在今夜重逢的难得。紧接着,“今夜重逢,翠筱黄花伴烛红”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翠筱(翠色的芦苇)和黄花(秋菊)象征着自然之美,与烛火相映成趣,增添了团聚时刻的温馨与浪漫。“浮杯大嚼,顾我何如家弟乐”则进一步展示了兄弟间的欢聚场景,饮酒作乐,彼此欣赏,共享天伦之乐。“车马湖边,明日西风绝可怜”则通过明日别离的情景,衬托出了今日团聚的珍贵。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情感深度,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与不舍。
陈维崧的《减字木兰花·渡江宿弟斐玉家》不仅是他文学创作的杰作,更是一部充满深情厚意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和兄弟情的珍重,也传达了人与人之间最朴素、最纯粹的情感——相聚时的欢乐与离别时的哀愁。通过对这首词的阅读,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到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和人际关系的复杂细腻,从而获得更深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