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再叠前韵

鼎鼎朱门,满眼是、膨脝腹涨。谁得似、心情半懒,风情微恙。阿堵考君材最下,孔方阻尔书难上。算人间、只有芰荷裳,堪相饷。
华不注,樵风漾。辕固里,蚕娘唱。使渐离和曲,杜康佐酿。才子为官休亦好,弟应荷莜兄携杖。记相人、原说使君非,痴肥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再叠前韵》是清代诗人陈维崧的作品。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友人阮亭罢官消息的关心以及个人的情感状态。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中的意义:

  1. 作者简介: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与朱彝尊、纳兰性德并称为“清词三大家”。他的诗词以婉约见长,情感真挚而深沉。《满江红·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再叠前韵》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2. 诗歌原文:鼎鼎朱门,满眼是、膨脝腹涨。谁得似、心情半懒,风情微恙。阿堵考君材最下,孔方阻尔书难上。算人间、只有芰荷裳,堪相饷。华不注,樵风漾。辕固里,蚕娘唱。使渐离和曲,杜康佐酿。

  3. 诗作解析

  • 情景交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一幅繁华都市中的落寞画面。作者通过对“膨脝腹涨”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困境的深深关切。
  • 情感抒发:诗中透露出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对世事的感慨。“谁得似、心情半懒,风情微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不安。
  • 意象选择:诗中使用了许多古典文化意象,如“芰荷裳”、“华不注”、“辕固里”、“蚕娘唱”等,这些意象既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 艺术手法:陈维崧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层次分明,意境深远。
  1. 文学意义
  • 词坛地位:《满江红·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再叠前韵》是陈维崧的代表词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陈维崧的艺术成就,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 思想内涵:此诗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在封建社会中,文人常常被赋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 文化价值:陈维崧的诗词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其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满江红·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再叠前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经典之作,也是陈维崧诗词艺术的高度展示。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陈维崧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