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高阁郁峥嵘,俯接澄潭百尺盈。
竹映帘前分晓色,泉流石畔起秋声。
初闻仙梵空堂细,却听疏钟下界清。
为爱当年飞锡地,中宵长对月华明。
幽兰禅院柬西莲禅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幽兰禅院柬西莲禅师》是陈谋道创作的一首清代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作者生平:
作者简介:陈谋道,字心微,清浙江嘉善人。他是诸生出身,擅长填词,尤以诗歌著称。在王士禛的《倚声集》中,收录了他的作品,并盛赞其“数枝红杏斜”等佳句。他的作品不仅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还被选入《百尺楼稿》等文集。
诗作原文与赏析:《幽兰禅院柬西莲禅师》是一首描写高阁与澄潭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象的赞美,还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如诗句“为爱当年飞锡地,中宵长对月华明”反映了作者对于往昔岁月的怀念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文学价值:《幽兰禅院柬西莲禅师》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是陈谋道个人艺术风格的展现,更是清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那一时期文人对自然美、人文情怀的探索和表达。
文化背景:了解这首诗的背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其文化内涵。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山水画常被视为寄托情感和文化寓意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试图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哲理,这在中国诗词史上是一种常见的主题。
《幽兰禅院柬西莲禅师》是一幅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的艺术作品,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就,也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