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山何处拥旌旗,烽火连朝上翠微。
定寨城空夸犄角,望洋援已绝重围。
优柔养寇机先失,仓卒陈兵计又非。
从此瀛壖无乐土,荆榛塞路乱蓬飞。
二十日,彰化城陷
介绍
《二十日,彰化城陷》是一首由近现代诗人陈肇兴创作的古诗。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彰化城陷的历史事件,展示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中的“卦山何处拥旌旂,烽火连朝上翠微。”描绘了彰化城的战火连绵不断,烽火照映着天空中逐渐消散的翠微。这种景象不仅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也象征着国家命运的无常和个体的渺小。而“定寨城空夸犄角,望洋援已绝重围”则表达了城内的守军由于外援的断绝而陷入绝境的无奈和绝望。
陈肇兴通过这样的叙述,不仅展现了当时战争的惨烈,也反映了人民在战争中的生存状态。诗中“优柔养寇机先失,仓卒陈兵计又非”透露出一种悲壮的无奈,即在军事上未能及时有效地应对敌人的攻势,从而使得敌军得以占据优势地位。“从此瀛壖无乐土,荆榛塞路乱蓬飞”则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给当地带来的深重灾难,百姓生活困苦,家园被毁,社会一片混乱。
陈肇兴在诗中还通过对战败后的局势进行描述,反映了清军人心的崩溃以及清政府内部的矛盾。“优柔养寇机先失,仓卒陈兵计又非”反映出清朝军队在面对敌人时的犹豫不决与决策失误。这不仅影响了战斗的进程,也加剧了战争的失败。而“从此瀛壖无乐土,荆榛塞路乱蓬飞”则形象地描绘了彰化城陷后满目疮痍的景象,城市变为废墟,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陈肇兴的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种深刻的历史反思和艺术表达。他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今天看来,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中难得的历史见证,也是对人性、战争与和平之间复杂关系的生动展现。
彰化城陷》作为陈肇兴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艺术的价值,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意义。它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战争的影响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对于认识历史、思考现实都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通过欣赏这首诗,可以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对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牺牲的人们表示最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