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前观穫

几番烟雨一朝晴,破晓连耞粟有声;
天与书生知稼穑,日看野叟拥坻京。
提笼稚子拾馀穗,持帚村妪晒湿粳;
好绘豳风图一幅,他年留待答升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斋前观穫》是清朝诗人陈肇兴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农民丰收的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下是对《斋前观穫》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斋前观穫》的作者陈肇兴,生于清末近现代初,字伯康,号陶村。他的作品在文学领域具有深远影响。
  • 创作风格:陈肇兴擅长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其作品常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1. 诗歌原文
  • 破晓连耞粟有声;
  • 天与书生知稼穑,日看野叟拥坻京;
  • 提笼稚子拾馀穗,持帚村妪晒湿粳;
  • 好绘豳风图一幅,他年留待答升平。
  1. 主题思想
  • 农事生活:通过描写农民的劳作场景,反映了农民辛勤劳动的生活状态。
  • 自然和谐:诗中的“天与书生知稼穑”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斋前观穫》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每个词句都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
  • 意象生动:诗中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宁静和喜悦。
  1. 历史价值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清代文人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艺术欣赏:潘曾沂所画的《斋前观穫》成为了研究清代文人画的重要文献之一。
  1. 社会影响
  • 文人共鸣:这首诗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农业劳动的关注和尊重,体现了他们对社会底层生活的同情和理解。
  • 教育意义: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1. 现代价值
  • 生态意识:《斋前观穫》中对自然的描述提醒现代人要珍惜自然资源,倡导环保。
  • 人生态度:诗中所体现的勤劳、智慧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对于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艺术表现手法
  • 构图平远:画作采用平远构图,展现了农田的广袤和农民的辛勤。
  • 笔墨枯淡:绘画风格以枯淡墨迹为主,强调了自然景物的真实感。
  • 题跋赞誉:画作上的题跋记录了画家的创作过程和友人的评价,增添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1. 学术探讨
  • 研究现状:目前学术界对《斋前观穫》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探讨。
  • 学术贡献:通过对其深入研究,可以为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提供新的线索。

《斋前观穫》不仅是一首表达农民丰收喜悦的诗歌,也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珍品。它不仅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人文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的特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它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