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宣公祠

艰难行在扈銮舆,惭愧梁洋洒涕初。
河北犹传哀痛诏,忠州已睹验方书。
颉颃房杜元无忝,沾溉欧苏尚有余。
卅叶耳孙瞻庙貌,聊同村叟荐溪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拜宣公祠》是明末清初文学家胡居仁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陆宣公的敬仰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胡居仁(1517年—1602年),字叔心,号敬斋,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其学以主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致力于弘扬儒家思想。
  • 胡居仁不仅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学者,而且是一位实践者。他筑室山中,四方来学者络绎不绝,其学术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道德和人格完善的追求。
  1. 作品背景
  • 《拜宣公祠》的创作背景是在明代灭亡后,胡居仁在清朝时期所写。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动,许多文人都试图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与思考。
  • 《拜宣公祠》可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了纪念或颂扬某位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人物而创作的。陆宣公,即唐代著名的贤臣陆贽,他的一生充满了忠诚与智慧,深受百姓爱戴。
  1. 作品内容解析
  • “艰难行在扈銮舆”一句描绘了作者当时身处乱世之中,扈从皇帝出行的艰辛情景。“惭愧梁洋洒涕初”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己未能更好地贡献于国事的遗憾。
  • “河北犹传哀痛诏,忠州已睹验方书”两句则展示了尽管战乱不断,但依然有忠臣义士在默默守护国家,为国家的未来努力。“颉颃房杜元无忝,沾溉欧苏尚有余”则赞颂了陆贽等人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他们的行为如同日月一般,照亮了后世。
  • “卅叶耳孙瞻庙貌,聊同村叟荐溪蔬”则表达了作者虽远离庙堂之高远,但仍关心国家大事,愿意像村中长者一样,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献上一份力量。
  1. 文学价值赏析
  • 《拜宣公祠》以其简洁有力的笔触,深刻揭示了历史的沉浮和个人的担当。通过对陆贽等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与智慧的推崇。
  • 诗中的意境宏大,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拜宣公祠》作为胡居仁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学识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也反映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心态和思想情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历史意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拜宣公祠》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