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颤楼阴。风撼疏林。荒烟满地乱蛩吟。街鼓迢迢更漏转,月色将沉。
何处捣寒砧。捣碎秋心。天边孤雁递哀音。啼彻城乌鸡动野,好梦难成。
浪淘沙 · 枕上杂闻秋声,谱成此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枕上杂闻秋声,谱成此解》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这首词以“秋”为主题,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声音,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词的上片写夜深独卧时听到秋声而引起的感触。“秋声”指蟋蟀在草间鸣叫,这是秋天的特征。“听来”二字将作者与秋声联系起来,写出他听到了秋声,也联想到了秋天。“数声”三字,又点出这秋声不是一般的声响,而是特别凄清、幽怨的声音。“枕上”四句,从听觉转入视觉。“数声”之后,接以“砧杵”,即捣衣的石臼和木棒;接着是“寒蛩”,“蟋蟀”;最后是“梧桐”落叶。这些意象都带有浓重的季节色彩,渲染出深秋的氛围。“数声”、“砧杵”、“寒蛩”三个短句,都是承前面所说的“秋声”而来,而且连用三个短句,节奏急促,音韵顿挫,更显出秋夜的凄清。“砧杵”二句,写砧声与秋声相合,使人觉得秋声更加凄切。
下片转写秋思。开头两句说:“砧声催拍潇湘雨。”潇湘雨即潇湘之水,这里指代秋天。这句的意思是说:秋夜的砧声催促着雨声的节奏,使人们感到秋雨绵绵不绝。“潇湘”二字,点明季节。“拍”字,则把秋雨拟人化,形象地写出雨声的节奏感。“寒蛩”三句是说:听着这萧瑟的秋雨声,不由得想起那悲凉的《黍离》,想到自己漂泊在外,客居异乡的处境和心情。“黍离”是一首古老的歌诗,相传是西周大夫作的,借古讽今,表达人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商女”句则是说自己像商女一样不知国破家亡,只顾寻欢作乐。“商女”二字,暗指南宋统治者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不顾国家危亡。这几句词句虽然平易通俗,但情真意切,反映了词人在深秋之夜的孤寂之感,也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振作的不满。全词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语言明白晓畅,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抒情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