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天云,河汉鹊。耀我绣襦金络。绿窗花好不归家,惆怅旧阑庭角。
袅沉檀,浮晚酌。月澹千家帘幕。蕙烟兰露待君来,此意更无人觉。
满宫花七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宫花·七夕”是一首词,由词人陈方恪创作。《满宫花·七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在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作者介绍:《满宫花·七夕》的作者是陈方恪,字彦通,江西义宁(今修水)人。他是陈三立的弟弟,也是陈寅恪的侄子。陈方恪在家族中排行第七,因此也被称为“陈家老七”。他的生平与陈家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他的名字中可见一斑。
词作背景:《满宫花·七夕》的创作背景颇具历史意味。词人通过描绘七夕之夜的景致和情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节日的情感寄托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在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日子里,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己的情感和时代的特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对七夕节的描述,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心态的一种反映。
词作内容:整首词的内容充满了浓郁的文学气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于爱情、友情和家庭的思考。词中的“碧天云,河汉鹊”,形象地描绘了七夕夜晚的天空景象,而“绿窗花好不归家,惆怅旧阑庭角”则表达了词人因思念而无法归家的无奈心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词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情感的普遍关注和思考。
《满宫花·七夕》不仅是一首描写传统节日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