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海望

极目沧溟万里遥,飞云片片手中招。
晴岚日抱山围郭,水影声喧人渡桥。
吾道南来归学海,大江东去涌文潮。
何当跨鹤登仙路,遍绕蓬瀛听紫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龟山海望》是清代陈文炳创作的七言律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龟山时所见的壮丽山河和心中的感受。以下是对该诗及其相关背景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陈文炳,字仲章,号青莲居士,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陈文炳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作品也多次被后世学者引用和研究。
  2. 创作背景:《龟山海望》的创作背景是在陈文炳游览龟山时的所见所感。龟山位于现今的台湾省台北县,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山。陈文炳在游览过程中,不仅被自然景观的壮丽所吸引,更被其中蕴含的文化意涵所打动。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文化的思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3. 艺术特点:在艺术上,《龟山海望》展现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每一句都遵循着严格的平仄和韵律要求。这首诗押萧韵,这种押韵方式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也让诗歌的意境更加鲜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飞云片片手中招”中的“飞云”象征着自然的变幻莫测,而“晴岚日抱山围郭”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深情怀念。这些修辞手段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其成为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佳作。
  4. 文化价值:《龟山海望》不仅是陈文炳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台湾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作为文学作品,它传承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传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作为文化遗产,这首诗反映了台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对于研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 旅游意义:对于现代人来说,了解《龟山海望》不仅是欣赏古代诗歌的机会,更是一次深入了解台湾历史和文化的机会。通过游览龟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台湾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这种结合自然与文化的旅行方式,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陈文炳的《龟山海望》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喜欢古典诗歌和探索中华文化的人来说,这首诗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