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次桃花寺

新泥滑滑路盘盘,古刹连云欲上难。
春雨偶从行帐听,好山却当故人看。
镫明如海摇群宿,旗湿因风卷暮寒。
苦忆小园深巷里,落红堆满石阑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次桃花寺》是清代诗人陈庆槐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在春雨中的所见所感。下面将详细介绍《雨中次桃花寺》:

  1. 作者简介
  • 陈庆槐(1768—?),字梅叔,号东园,清代著名文学家,擅长古文和诗词,作品广受好评。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文学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1. 原文与翻译
  • 诗的原文
    新泥滑滑路盘盘,古刹连云欲上难。
    春雨偶从行帐听,好山却当故人看。
    镫明如海摇群宿,旗湿因风卷暮寒。
    苦忆小园深巷里,落红堆满石阑干。
  • 翻译
    新铺的泥土光滑且湿润,道路盘旋而难攀登。
    春雨偶尔飘落在帐篷中,好山仿佛映照着远方的故人。
    灯笼明亮如同海洋,照亮了众多宿营的人,旗帜因风湿透,卷起傍晚的寒冷。
    深切地回忆起小园深处的巷子,满是落叶堆积在石阑干旁。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作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诗人陈庆槐可能曾游历过桃花寺附近的地区,亲身体验了春雨带来的景色变化和内心感受。诗中通过描绘桃花寺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及对过往记忆的怀念。
  1. 名家点评
  • 陈庆槐的这首《雨中次桃花寺》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赞誉,还被后人多次引用和赏析。许多文学评论家认为,陈庆槐能够捕捉到春天特有的细腻情感和生动场景,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意蕴。
  1. 作品赏析
  • 诗中“新泥滑滑路盘盘,古刹连云欲上难。”两句通过对新修道路的描述,展现了春天雨后泥土湿润的景象,同时“古刹连云”则形象地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云之态。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反映了作者对古代建筑之美的赞赏。
  •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周围环境的感受,“春雨偶从行帐听,好山却当故人看”两句,不仅传达了诗人对春雨中美景的惊喜,也透露出一种怀旧之情。这里的“故人”很可能指的是作者过去的某位友人,或者是曾经游览过的某个地方,这些元素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雨中次桃花寺》不仅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段历史,一个文化符号,以及一次心灵的旅行。对于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是欣赏古典诗词之美的机会,也是一个反思和感悟人生旅途的好时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