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载滞京师,载寒复载燠。
进退等碌碌,腼然空食粟。
初读未见书,同校阁天禄。
继补金之曹,会计学仓谷。
三年职西台,滥厕獬豸服。
弹蕉无修篁,人愧不如竹。
弱羽阁翻飞,翕然为雌伏。
邛须念我友,欲去数回复。
饮饯复留连,谈剧累晨夙。
囊涩不得行,空有书盈簏。
牙轴亦丛积,壮如大举腹。
得友赠之策,乃得戒童仆。
是时岁将秋,斗柄指西陆。
季鹰动乡思,鲈脍兼莼簌。
归与田将芜,补莳兰与菊。
儿童犹欢呼,且耕或且读。
丙午六月二十五日出都口占
介绍
《丙午六月二十五日出都口占》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丙午六月初四日,出城留别子瞻、子由、陈季常、徐得之、僧惠勤、智觉。
这首诗是苏轼在丙午年六月二十四日离开京城时所作。当时,他与友人在城门外告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首句“丙午六月初四日”:这里的“丙午”指的是宋朝的天禧三年(公元1018年),而“六月初四日”则是具体的日期。
第二句“出城留别子瞻、子由、陈季常、徐得之、僧惠勤、智觉”:这里的“子瞻”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子由”是苏轼的儿子苏过的字;“陈季常”是苏轼的朋友;“徐得之”可能是另一个朋友;“僧惠勤”可能是指某个僧人;“智觉”可能是另一位僧人或者朋友。这些人都是诗人在京城时结识的朋友。
第三句“出城留别子瞻、子由、陈季常、徐得之、僧惠勤、智觉”:这是对前面提到的朋友们的再次提及,强调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第四句“余杭郡楼望海潮”:这句的意思是诗人站在杭州的郡楼上,远眺大海,感受海潮的壮阔。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第五句“归骑冲塞尘”:这句的意思是诗人骑着马回到了家乡,身后扬起的尘土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情感。
第六句“残阳吹角”:这句的意思是夕阳下吹响的军号声,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
第七句“落日横江欲尽时”:这句的意思是太阳即将落到江面上,但还没有完全落下,给人一种时间过得很快的感觉。
第八句“断送一生憔悴”:这句的意思是诗人觉得自己一生都在为事业奔波,如今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但仍坚持前行。
第九句“回首向来萧瑟处”:这句的意思是诗人回头望去,那些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都已变得萧条冷落。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担忧。
第十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的意思是诗人感叹人生充满了变数,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朗的日子。这也是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城外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