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与阶平,山门坐月明。
墙灯移殿影,虫响出江声。
语寂钟初发,宵寒茗更清。
浮生苦劳转,净业羡支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天水与阶平,山门坐月明。
墙灯移殿影,虫响出江声。
语寂钟初发,宵寒茗更清。
浮生苦劳转,净业羡支更。
《定慧寺山门看月与彊村同作》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七言律诗。
杨慎,字升庵,号博南山人,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因其才华横溢而被称为“前四才子”之一。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杨慎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气息。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创作背后的意义:
定慧寺山门看月与彊村同作
定慧寺山门夜静春山空,
月光如水浸帘栊。
此时无声胜有声,
强村来寻我共登。
从诗句可以看出,杨慎运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词手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月光如水,洒满了庭院,静谧的氛围中蕴含着深深的诗意和哲理意味。
杨慎的这首《定慧寺山门看月与彊村同作》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流动的文化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进一步领悟到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