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杜集后

狼狈国风手,飘飖黄屋忧。
致君终不遂,为客竟长休。
衣钵三宗在,江河万古流。
神方谁检得,撼树任蚍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杜集后》是近代诗人陈曾寿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古诗作进一步的探讨: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陈曾寿,一名字云叔,号茶巢,晚清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出生于浙江诸暨的一个书香世家,其家族世代以学问闻名于世,而他本人则在诗词方面造诣甚深。
  • 创作时期:这首诗创作于晚清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同时文人的思想也更加活跃,诗歌风格多样,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色。
  1. 作品原文
  • 诗句原文:狼狈国风手,飘飖黄屋忧。致君终不遂,为客竟长休。衣钵三宗在,江河万古流。神方谁检得,撼树任蚍蜉。
  • 诗篇解读: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身处乱世的感慨和对理想政治的失望。诗人通过“狼狈”和“飘飖”描绘了国家政治的不稳定和个人命运的漂泊不定。表达了对君王未能实现理想的忧虑与对个人仕途坎坷的无奈感。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国风”、“衣钵”、“江河”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象的深刻体悟,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与哲理的结合。
  • 语言风格:陈曾寿在这首诗中运用简练而富有力度的语言,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这种风格使得诗歌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1. 主题思想
  • 政治寓意: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政治抱有深深的忧虑,认为君王未能实现理想,表达了对国家政治清明的向往与期望。
  • 人生态度:诗中的“奄奄枥骥宁辞辱,的高鸿不易冥”等句表明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即使遭受屈辱也不放弃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1. 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晚清时期,一个政治动荡、社会转型的历史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个人感受和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及其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 后世影响:《书杜集后》作为陈曾寿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展示了陈氏个人的文学才华,也为后来的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思想启迪。

《书杜集后》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因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反映出的时代精神,成为了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文献。对于爱好诗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