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眼见新荑,空阶细雨时。
可怜三月好,已负十年期。
冷地花难种,东风柳不知。
满庭萧瑟意,稍稍点春姿。
春尽始见新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尽始见新荑》是一首表达诗人陈曾寿对春天逝去的哀愁和对未来的期待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情感与思想状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陈曾寿(1878-1949),湖北蕲水人,是晚清时期的著名诗人,陈沆的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等职。在张之洞幕僚期间,他积极参与新政。辛亥后一度侨居上海,鬻画自给。溥仪出宫居天津时,陈曾寿为婉容师傅。伪满时期曾任近侍处长、内廷局长等职。有《苍虬阁诗》、《旧月簃词》。
诗歌原文:
洗眼见新荑,空阶细雨时。
可怜三月好,已负十年期。
冷地花难种,东风柳不知。
满庭萧瑟意,稍稍点春姿。诗歌鉴赏:此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人物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首句“洗眼见新荑”便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空阶细雨时”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然而,这宁静的表象下隐藏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舍,因为“可怜三月好,已负十年期”。这里的“三月好”指的是春天的美好时光,“十年期”则是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期盼与遗憾。
文化影响:该诗不仅展示了陈曾寿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在文学史上,它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是研究近代文学和历史的一个窗口。
艺术特色:陈曾寿的诗歌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著称,其语言优美,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以及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来反映时代精神。
《春尽始见新荑》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