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强甫

死别吞声意已灰,梦中惊起尚疑猜。
纸窗未白残灯尽,谯鼓初沉朔雁来。
语不分明宗国事,意何悽怆百年哀。
披衣瞑坐存飘瞥,相望人天记此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强甫》是诗人陈曾寿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1. 创作背景:《梦强甫》是陈曾寿在清末民初时期所作,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诗人的创作往往与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作为一位有功名的进士,陈曾寿的政治生涯也颇为波折,他先后担任过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等职务。这样的经历让他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有着深刻的感触,这种感触很可能在他的诗词中得到体现。
  2. 作品内容:《梦强甫》中通过“死别吞声意已灰,梦中惊起尚疑猜”等句子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忧虑。诗中的“纸窗未白残灯尽,谯鼓初沉朔雁来”则描绘了一幅寂静的夜晚景象,象征着国家的衰败和民众的孤独。而“语不分明宗国事,意何悽怆百年哀”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
  3.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看,《梦强甫》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时代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研究清末民初诗歌发展的重要文本,也是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

《梦强甫》不仅展示了诗人陈曾寿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民内心的焦虑。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不仅能领略到传统诗词的魅力,还能深刻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