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天忍事百堪死,一笑仍回冰雪容。
共语言缘无片石,与天地毕有孤松。
出门傥羡弥明逝,危坐应悲叔夜慵。
御鬼南山终战胜,灵禽枝上梦曾逢。
问散原先生疾
介绍
陈曾寿的《问散原先生疾》是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即兴之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散原先生的深厚情感,也表达了对生命、艺术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该诗歌的介绍:
作者背景:诗人陈曾寿,字仁先,号苍虬,湖北蕲水人。他是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曾担任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等多个要职,并在清、民国时期有所活动。他的诗歌作品包括《苍虬阁诗》、《旧月簃词》,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原文:
违天忍事百堪死,一笑仍回冰雪容。
共语言缘无片石,与天地毕有孤松。
出门傥羡弥明逝,危坐应悲叔夜慵。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散原先生的敬仰和怀念。首句“违天忍事百堪死”表达了一种极端的牺牲精神,而“笑仍回冰雪容”则展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坚强。第二句“共语言缘无片石”暗示了散原先生高洁的品质,而“与天地毕有孤松”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最后两句“出门傥羡弥明逝,危坐应悲叔夜慵”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离世的惋惜,也有对自己孤独状态的感慨。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散原先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理解与认同。诗中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如“冰雪容”、“孤松”,这些元素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表达了他对传统美德的推崇和追求。同时,诗歌也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如“危坐应悲叔夜慵”,展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艺术特色:陈曾寿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问散原先生疾》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歌的规范,更在内容上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
历史影响:《问散原先生疾》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誉。它不仅是陈曾寿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研究清代诗歌和诗人生平的重要资料。这首诗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学领域,成为了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被后世不断传颂和研究。
《问散原先生疾》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也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整个时代文化氛围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