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立之

山情粥味两无厌,舒卷惟君道可兼。
横览共悲人落落,高谈犹起我奄奄。
意中龙象神如接,膜外鸡虫事已纤。
但惜自身足康济,策勋空守戒香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立之》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当时韩愈45岁,由职方员外郎再次被贬为国子监博士。诗中不仅叙述了崔立之的仕途经历,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卓越与命运坎坷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真挚友谊的珍视。全诗气势雄深,流转自然,如同千里波涛,展现了一种浩荡的人生苍凉之感。《寄立之》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更是韩愈对自己人生态度的一种展现,以及他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寄立之》的写作背景是在韩愈被贬期间,他的官职从职方员外郎降为更为基层的国子监博士。在这段时期,韩愈经历了从高位到低谷的巨大落差,这种境遇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同时,崔立之作为韩愈的朋友,也在他人生的低谷时给予了支持和陪伴,两人的交往成为了韩愈作品中重要的一笔。

在分析《寄立之》的艺术特色时,可以看出韩愈擅长运用宏大的气势来表达情感。例如,他在诗中提到“西城员外丞,心迹两屈奇”,通过描述崔立之的仕途经历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其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此外,韩愈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深度和文化内涵。

韩愈在《寄王立之》、《寄崔二十六立之》等诗作中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和人生态度。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他对友人的真挚情感,也折射出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在《寄王立之》中,韩愈通过回忆往昔与友人的交流,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际遇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而在《寄崔二十六立之》中,他则更多地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以及对前途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期许。

《寄立之》不仅是韩愈个人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韩愈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如何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人生观。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人们能够在品味经典之美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