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一别无谈处,鄙吝填胸不可消。
何日更酬高世论,我魂重得故人招。
功名太岳同尘刹,事业姚江本寂寥。
吾见未能闻语断,空山寒雨坐秋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小楼一别无谈处,鄙吝填胸不可消。
何日更酬高世论,我魂重得故人招。
功名太岳同尘刹,事业姚江本寂寥。
吾见未能闻语断,空山寒雨坐秋宵。
《大连山中雨夜寄立之》是近现代诗人陈曾寿创作的一首诗,展现了作者在特定时期对人生、友情和志向的深刻思考。
陈曾寿,字仁先,号苍虬,出生于湖北蕲水。他是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等职,并一度为张之洞幕僚,赞助新政。辛亥后,他一度侨居上海,之后又成为溥仪出宫居天津时的教学师傅。在伪满时期,陈曾寿还曾担任内廷局长等职务。陈曾寿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与画家。他的诗作以写景见长,能自造境界,被认为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之一。
《大连山中雨夜寄立之》这首诗表达了陈曾寿在特定时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中写道:“小楼一别无谈处,鄙吝填胸不可消。”这反映了陈曾寿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及内心的矛盾。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他对故人重聚的期待与渴望。“何日更酬高世论,我魂重得故人招。”这句话展示了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友情的重视。
通过对《大连山中雨夜寄立之》的解读,不仅能够领略到陈曾寿的诗歌艺术成就,还能深入理解其时代背景下的人生观念和情感体验。这首诗不仅是陈曾寿个人生命历程的记录,也是其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