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治芗夜话

霜风着意撼凋林,拥褐寒窗苦语深。
剩有险巇供晚悟,忍游寥阔洗初心。
祀舆高趣曾无与,禽向遗踪不可寻。
羁绪鳏鳏同此夜,荒栖难稳等惊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治芗夜话》是诗人陈曾寿创作的一首诗,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时刻的情感和思考。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诗人生平:陈曾寿(1878-1949),字仁先,号苍虬,湖北蕲水人。他是清末民初的著名诗人,也是一位政治人物。陈曾寿曾历任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等职,也曾为张之洞幕僚,赞助新政。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过渡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思想激荡的时期。诗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时代的感慨和个人的思想情感。
  1. 诗歌原文
  • 霜风著意撼凋林,拥褐寒窗苦语深。
  • 剩有险巇供晚悟,忍游寥阔洗初心。
  • 祀舆高趣曾无与,禽向遗踪不可寻。
  • 羁绪鳏鳏同此夜,荒栖难稳等惊禽。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诗歌开篇即以“霜风著意撼凋林”描绘了一幅秋风吹过的凄凉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而“拥褐寒窗苦语深”则表现了诗人在寒冷夜晚中的孤独和沉思。
  • 哲理思考:诗中的“剩有险巇供晚悟,忍游寥阔洗初心”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经历的深刻感悟。他意识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去面对并从中吸取教训,保持初心。
  • 情感流露:最后两句“祀舆高趣曾无与,禽向遗踪不可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失落感的无奈。而“羁绪鳏鳏同此夜,荒栖难稳等惊禽”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与治芗夜话》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心声和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变迁和社会转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