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棋一局恨陈陈,又见神州涕泪新。
朱咮难招空感逝,白头相对更何人。
聊凭烟景消尊酒,渐密楼台掩塞尘。
郁郁久居仍寂寂,天回屈蠖倘能伸。
五月十三日愔仲约酒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月十三日同韬庵年丈苏堪愔仲酒集》是陈曾寿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与思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陈曾寿的个人经历紧密相连,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以及诗人个人的命运波折。
陈曾寿(1878-1949),字仁先,号苍虬,是晚清民国时期的诗人、文学家。陈曾寿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父陈沆更是有“诗界耆宿”之誉。陈曾寿在光绪二十九年中进士,后历任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等职。他曾为张之洞幕僚,并赞助过一些新政措施。在辛亥之后,陈曾寿一度侨居上海,鬻画自给,直到伪满洲国时期,他曾任内廷局长等职。陈曾寿晚年在上海度过,卒于上海。
《五月十三日同韬庵年丈苏堪愔仲酒集》这首诗创作于清末民初,正值国家风雨飘摇之际,陈曾寿通过诗歌表达出了自己对于时代变迁和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诗中“覆棋一局恨陈陈,又见神州涕泪新”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局势的担忧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同时,“朱咮难招空感逝,白头相对更何人”则反映了诗人在动荡年代中的孤独和无助感。
陈曾寿不仅关注国家大事,还深刻反思了自身的遭遇与变化。诗中的“聊凭烟景消尊酒,渐密楼台掩塞尘”透露出诗人在乱世之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尽管面临国家的巨变和个人的困境,诗人仍然试图通过饮酒消愁,寻找心中的宁静。
《五月十三日同韬庵年丈苏堪愔仲酒集》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理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复杂而重要的历史时期,以及文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文化传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