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鹞鲜久相持,败类谁吟芮伯诗。
妖鸟有声愁滴血,角端无语警还师。
不妨残局支青骨,但痛神州化赤眉。
千古强梁遗辙在,滔天自孽岂能追。
书愤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愤其二》是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组诗作品,创作于南宋宁宗庆元三年春天,此时的陆游已进入其人生的第八个年头,在山阴三山别业赋闲。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还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向往军旅生活、渴望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望和悲凉。
《书愤二首》作为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抒情之作,而是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个人情感。陆游通过这两首诗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陆游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他曾经是一位志向远大的官员,但因政治原因被免职,最终在家乡赋闲5年之久。然而,尽管身处逆境,陆游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书愤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对朝廷的忠心以及对时局的不满。诗中写道:“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对国家局势的无知和对中原失地的深深忧虑。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愤怒与无奈,因为他知道朝廷中的腐败和无能导致了国家的衰败。
而第二首诗则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对军旅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现实无力改变时的悲伤与绝望。诗中“壮士凄凉不可论”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心中那份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这种情绪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无奈,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
《书愤二首》不仅是陆游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这两首诗通过陆游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心声——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