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苕雪赏菊纪恩之作

忆昔居连日下坊,秋来佳色满书堂。
看花倦眼非初日,采葛羁臣已十霜。
不分恩光移上苑,却添诗事作重阳。
书生际遇过陶杜,莫惜频倾湛露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苕雪赏菊纪恩之作》是诗人陈曾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
  • 生平与背景:陈曾寿,字仁先,号苍虬,湖北蕲水人,光绪年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等职,后因时局变迁侨居上海,晚年在上海度过。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朝、民国时期,曾在多个政治舞台担任要职。
  • 主要作品:陈曾寿的诗歌创作以《苍虬阁诗》、《旧月簃词》为主。在艺术风格上,他强调自然美和人情味的结合,其诗作中常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1. 诗作内容概述
  • 主题与情感:诗中描绘了自己与友人一同赏菊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在感叹时光易逝、人事已非。通过对菊花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 艺术手法:此诗采用了传统的律诗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1. 诗中的意象
  • 菊花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象征着高洁、坚强和长寿,诗中的“赏菊”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寄托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 秋天的象征意蕴:秋季作为诗中的主要季节,不仅代表了自然界的变化,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诗人通过秋日的景色抒发自己的感慨,暗示了生命的有限和岁月的流转。

《次韵苕雪赏菊纪恩之作》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内涵的诗歌。通过对其艺术特色的深入探讨,不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陈曾寿的文学成就,也能够体会到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