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病树抱孙之作

本是麒麟带好儿,再传更见渥洼姿。
待储邺驾书千卷,合付桐城笔一枝。
啼数声洪识英器,髫垂瓠覆入新诗。
堂堂名族新城旧,慰子羁穷一笑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次韵病树抱孙之作》是一首表达对后辈才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悟的诗歌。这首诗出自陈曾寿之手,体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陈曾寿生活在清末民初时期,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变革,但始终坚持着文人的风骨与品格。
  • 文学成就: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陈曾寿的诗作广受赞誉,其作品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特别是他的《次韵病树抱孙之作》,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的重要文献。
  1. 诗歌原文
  • 诗句赏析:“本是麒麟带好儿,再传更见渥洼姿。”这一句诗中,“麒麟”象征着高贵和吉祥,而“带好儿”则意味着后辈有着非凡的天赋和潜力。“再传”则暗示了后辈的传承与发展。
  • 整首诗内容:这首诗通过对病树之子抱孙子的景象的描绘,隐喻了后辈的希望与寄托。诗中的“待储邺驾书千卷,合付桐城笔一枝”表达了一种期望,即希望后辈能够继承前辈的事业,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取。
  1. 诗歌鉴赏
  • 思想深度:陈曾寿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后辈的期望和关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的“啼数声洪识英器,髫垂瓠覆入新诗”更是将这种期望具象化,强调了后辈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 艺术手法:陈曾寿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比喻等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给人以深思。例如,“本是麒麟带好儿,再传更见渥洼姿”这句诗中的“麒麟”和“渥洼姿”都是寓意深远的象征,表达了对后辈的美好祝愿和对传统美德的重视。
  1. 历史与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陈曾寿的《次韵病树抱孙之作》因其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而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陈曾寿的个人风格,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灵感和参考。
  • 文化影响:这首诗不仅是陈曾寿个人创作的结晶,也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通过描绘一个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场景,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次韵病树抱孙之作》是陈曾寿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充满深意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陈曾寿对后辈的期望和关爱,而且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首诗不仅是陈曾寿个人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